随着2013年中国七大水系干流污染监控体系的基本建成,中国水污染治理和监测体系建设也随之全面铺开,预计到“十二五”末,水环境检监测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不足100亿元,将上升到200亿元左右。
环境监测设备是整个环保产业的基础。水环境监测作为公共服务,监测设备主要由政府采购。
水环境在线监测设备是水污染治理监测体系的核心设备,长期以来依赖进口。从2000年前后开始,中国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发水环境监测现代装备,除少数高端设备外,国产化设备水平有大幅提高,终结了进口产品的暴利时代。
在相关国家重点水系、流域监测、南水北调工程等中央政府采购项目中,已陆续开始采用国产设备。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产水质环境监测设备的技术和质量已经得到了市场和中央重大工程的认可。”中国水质监测方面的权威专家齐文启表示,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国产设备并没有得到一些地方政府采购部门的认可。
“未来五年是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王家廉告诉记者,国有品牌的监测设备有了较快发展,但中国的环境水质在线监测设备企业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不高、单一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不大等也是不争的事实。“半渡而击,这是中国环保企业最危险的时期。”
齐文启对记者表示,国内自主研发生产水质自动监测仪器已有二十多年,国家也通过水专项、863计划、重大仪器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一系列项目,投入了巨额科研经费。目前,中国水环境监测产业,正面临着转向市场化的关键时期。
中国环保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指出,环保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到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
为此,国外品牌一方面加快在中国的代理合作,目前仅代理国外水环境监测设备的国内代理商,从不足100家迅速增加到200余家,一些国内环境设备制造的企业也为暂时利益加入了代理国外品牌行列。同时,国外公司还加快了对中国具备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企业的收购。2012年,美国哈希公司就以收购杭州鼎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跳板,进军中国环保市场。
王家廉对记者表示,公共服务作为环保市场的主要需求之一,政府采购的风向标将直接决定中国环保产业的走向。
有专家指出,贪大求洋的采购理念和难以公开、透明、缺乏监督的采购流程,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而且不利于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威胁国家环保数据安全。